跳到主要內容

03.來一場沒規劃的輕旅行

丟掉你手中的Map,用心去感受當地的氣息。
     某天,我們偷著一個悠閒的午後時光,因為一指路牌上寫著艋舺,就決定將一整個下午浸泡在具有歷史及文化氣息的城市中。
沒有事先的計畫,拋開一切關於當地的美食、公園、必去景點等資訊,似乎給我們更多的機會及勇氣去誤打誤撞。
意外地在捷運站下的文創商圈蒐集到許多關於當地資訊,不管是以黏土雕塑、傳統服飾、咖啡甚至是一幅幅的影像記錄著這城市的一切,也讓初來乍到的我們有了一些基本認識。
環繞在具有規劃的捷運商圈中,該是時候邁向出口實際地去感受一切。
兩位女子,意圖避開算命街直達龍山寺的出口,但可惜的是,出口維修中,被危險警告布條給封鎖住,因此僅能小步亦趨地繞過人來人往、     叫賣聲此起彼落的算命街,拐個彎踏上樓梯,眼見地時一片白茫茫的陽光,溫暖般地灑落。
然而,過不久被熙攘的喧囂聲拉回現實,依循著人潮及地標的方向我們找到了龍山寺,寧靜的神像,被不同國籍的人士參訪、參拜著,一同共襄著華人文化的傳統。
橫跨國界的願望及企求總是圍繞著自己身邊的家人朋友,希望一切平安、健康及安好,不變的道理恆存於眾人的心中,看見一雙雙澄目地眼神。
站在觀光服務處前,望見許多大小且顏色不同的平安符,號碼對照著不同的意義,有著平安、健康、幸福、做生意、學業、交通、求子等等,我們總是將無形的希求化作有形的象徵。 
兩名觀光客,毫無概念地亂穿越。
步出龍山寺,繞進附近的青草街,瞬間各式各樣的藥草味撲鼻而來,由於房屋間相比鄰,形成幽暗的小巷,彷彿有別於都市馬路的紛擾,頓時,跌入了桃花源。
與青草街一路之隔的剝皮寮
被著那古色古香的大片紅磚,深深吸引著。午後撒下的陽光閃耀著,歷史般的絢爛,神魂顛倒被它迷住,一步步地向前去體會、感受。沉靜在歷史建築的氣息中,按下快門,似忘了我們都剛好錯過午餐時間。
開始尋尋覓覓地找尋簡單的小吃,能稍稍填飽挨餓慘叫的身體。
又這樣的亂晃、亂逛。
看見前方,隱身在兩棟建物中,朦朧勾勒出傳統市場的門面,懷抱著這裡或許有點食物的可能,我們決定向前探詢。
始入新富市場後,只見攤商的休憩以及剩貨的叫賣

飢腸轆轆的我們,決定右轉出去到龍山寺附近或許會有些便宜的小吃。正當我們決定離開之餘,無意間瞥見,一棟奇特隱身在市場內的建築。
它好像剛剛見過,也在很久很久以前見過...
特別的建築,又在吸引著我們向前,圍繞著大型建築物的外圍,我們想深入地進到內部窺看在文創商圈所看到的照片之景象。
進到建物裡,無法形容的感覺,放鬆、快樂、體驗著獨特的空間。











空間的空間,隔出一方天際




它是新富町文化市場

  


在傳統中放逐新藝術流竄。

我們不斷地被教導:所有事情都需要事先規畫,這才是社會認可的價值,考試,要提前準備、未來。
一旦我們遵守對於所有事務都需要進行提前計畫時,反而會失去人在生活中的適應能力,更重要的是似乎模糊掉生活的意義。不可否認,有些事情需要提前規劃,有AB方案當然是在面臨不同情境下可以提供的因應方案;然而有許多事提前規劃則會失去一些意義及樂趣,就輕旅行這件事來說,當你擁有一個下午的空白時光,你會優先選擇可能在先前已經安排好但遲遲未去程的行程,或是很隨興地選擇一個你非常陌生的地點去當地。
去享受吧!未規畫的樂趣、發現周遭的新事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阿德勒看「階級複製」到「世代翻轉」請問真的翻轉了嗎?

                現今 , 從選舉現場到國會殿堂 , 不斷開出政治口號 : 翻轉世代 , 然而 , 我們不禁想問 , 世代真的能夠被翻轉嗎?年輕世代所看見的似乎是經年累月的枷鎖 , 想改變現行體制 , 卻無力戰勝階級不斷複製的結果。                              我們無法改變嗎?    我能試著做我喜歡的事嗎?  太多太多的疑問充滿著!               教育機會均等是提供每個人相同的教育機會及相同的起始機會。學校教育應提供最基本的均等機會,讓老師的教育程度一致或教育成本開銷維持一定的平均值。學校教育同時影響向上流動與地位再製的因素。向上流動,即是透過非家庭背景等外界因素,對教育或個人成就的影響,例如,女性或黑人等透過教育,來改善自身於社會上的地位,因此,透過學校教育能夠增進社會上階級流動及代間流動。                根據台大駱明慶教授於〈誰是台大學生〉的研究中發現,以 1997-2000 年學籍資料來看,相較於全國平均 0.89% 能成為灣大學的學生, 3.06% 的臺北市人口和 6.10% 的大安區人口能成為臺大生,但臺東縣的比例只有 0.19% 。 數據顯示全國菁英學生多數來自台北,以大安區最多,顯示出都會區的教育資源豐沛,都會區的家長提供子女的教育資源已遠遠超過偏鄉地區的孩童。 台灣的教育並沒有為弱勢族群改善原家庭的經濟狀況,孩童只能持續的複製原家庭的社經地位,導致貧富差距加大。                 學校教育是促進社會中的代間流動,但在現今似乎代間流動已經漸漸停擺了!反觀,偏鄉地區的孩童父母無法提供像都會區父母提供優渥的教育環境及資源,因此在學習上偏鄉孩童就會落後都會區的孩童。另外,在關於黑人英文的研究中,發現黑人的英文程度並不比白人差,只是在學校測驗或教育是以白人中產階級的英文為標準,因此,族群之間的社經差異使得黑人在測驗上有所吃虧。 在阿德勒學說中, 有「目的論」的說法,有 別於佛洛伊德的宿命論, 不論是目的論或是宿命論, 兩者並不是相互對立或大相逕庭存在的, 反而是在某些部分有共同的論點, 然而, 多數人會推從阿德勒的目的論, 由於, 帶給大家更積極正向的人生觀。 目的論 , 捨棄宿命論的看法 , 重新定義過

電影分析---把愛傳出去( Pay It Forward )

  把愛傳出去,其實意思,正如片名一樣,以自己之力幫助三個人,再由這三個人傳出去給三個人,目的很簡單,只希望世界更美好,因為大家的關愛及幫忙,促使每個人有向上或向善的力量。 我將會以崔佛為中心探討他與媽媽及老師的關係                (1) 崔佛與母親的關係修復 崔佛是一個很貼心的小孩,其實,他不需要她做甚麼,例如帶她出去玩或是買昂貴的玩具,都不用,只希望媽媽健健康康地,不要酗酒,抽菸等不良嗜好而已。在崔佛與媽媽大吵之後,她憤而離家,她答應崔佛要洗心革面,不沾菸酒,於是他們的關係漸入佳境,一步步拉近彼此的距離,用心感受對方為你著想的事情,你就會發現關係的修復並沒有想像中的難,再者,對方所擔心的事,都只是希望身體健康,一些簡單的小小要求。 (2) 尤金老師的自我揭露    尤金與崔佛媽媽建立起一段良好的關係,因此,在崔佛媽要選擇回到前夫身邊時,他內心充滿著不願意,不想讓崔佛媽又再一次重蹈覆轍先前的錯誤,更不想崔佛忍受家庭失衡的壓力,畢竟尤金他的童年正是如此,他的阻止,不僅僅在保護崔佛母子,更在保護尤金內心當中的小男孩。當自己已經是成人時,了解在家暴的下的痛,因此,他想阻止一切的發生,只能讓崔佛媽明瞭他的童年故事,但也是因為他愛上崔佛媽,在互信關係之下,他勇敢地揭露他童年之往事。 (3) 霸凌事件的存在    最後,崔佛為了幫助被霸凌的同學,慘遭施暴者的攻擊,而枉死在刀下。觀眾,這事就會反思,那正義,因適時地站出來,抑或是,被忽略呢?我個人認為電影最後,這樣的設計橋段,隱含著正義並沒有消逝,而是存在更多人心中。然而,現實中,我常常是一名旁觀者,我害怕我干預阻止衝突的發生,會導致我降自己退向一個孤立無援的狀態下,因此我選擇旁觀,忽視 . 但我會從不一樣的面向幫助受害者,可能安慰她之類的,或許無法解決衝突,但變相的給他們一點安慰或鼓勵,讓他們有勇氣去面對。     我認為許多霸凌事件的發生,需注意他們事情的來龍去脈,並非一己之成見,我在上述所說的,幾乎都是因為那個受害者可能當面挑釁他人,而當事人也沒有做任何欺負他的動作,可能只是少跟他互動,導致最後全班孤立該位同學,但在崔佛事件中,基本上,只是正義的問題,或許我有可能站出來幫他說話等等。  (4) 愛是不可或缺的    把愛傳出去,

沒有說不行就是可以

在傳統教育上 好像被教導所有事情都有它的規範 即便是 一種開放性的問題 可以有許多創意性的答案 好像 要規範說:一定要明確地規範才是被允許的 我一直認為 很奇怪 做學校報告就會有同學說: 老師喜歡這樣這樣 我們就要這樣做 為什麼   需要懂老師的喜好?  才能完成一件事 雖然說 很多時候老師或是老鳥看到的事情和我們不同 但也不必全然按其腳本走吧 也能保留自己的原創  不是嗎 因為  只要按照老師的想法或想要的東西 就不需要腦袋思考 又能得高分 何樂而不為 一個很奇怪的人 就喜歡找事做 就喜歡跟別人不同 我想 沒有說不行就是可以 勇敢去嘗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