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的努力,都值得被大家看見 6月 30, 2017 有人會說網紅憑什麼紅? 接下來 很多諸如此類的言論一一一出現 拍片題材很無聊欸~ 長得也還好吧 他們做到常人不敢做的事--曝光 就我自己看自己的影片都覺得很丟臉 更遑論給眾人觀看 他們的努力眾人未必看得到 要給大家看幾分鐘的影片 可能需要花很久時間剪片 配樂 想題材 而你的抱怨或酸語只要幾秒鐘 就可以把他的努力講得一文不值 任何人的努力,都值得被大家看見 閱讀完整內容
環遊世界 6月 30, 2017 盛夏初乍 正逢暑假 手機上的社群 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風景照 又或 國外出遊照 而你會羨慕嗎 抑或沒感覺 今天看了"花甲" 花甲因為聽了阿嬤說他要帶他去環遊世界 當然花甲怎麼可能有那個錢 帶阿嬤去俗世眼中的"環遊世界"呢? 然而 他用不同方式 帶阿嬤環遊世界 用一點創意 其實生活也可以很不一樣 閱讀完整內容
看似失敗的背後,都藏有成功 6月 30, 2017 雖說 大家大概對於 "每個成功者背後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這類話 司空見慣 因此 用另外一種形式包裝 OK 那失敗的人呢 應該也有很努力過吧 結果不好 於是否定他的過程 更否定他曾經的努力嗎? 對於曾經認真每個存在在社會中的人 都不能否定他們曾經的努力 或是 一個人的價值 當然 在這之中 也有些人未曾努力去實踐 身為一個人的價值 因此 不再我們討論範圍內 我覺得很多時候 很多事 就是一體兩面 可能在某些層面或在某些領域中 你很出色 That's fine. 但是也別忘記 有很多時候 很多領域未必如此 所以 Be Humble. 然而 或許 有時候你可能沒辦法在某個時間點 達成你想要的成就時 別灰心 繼續加油 有一天這些累積終究會一次爆發 Keep Going. 失敗,藏著下一次的成功。 閱讀完整內容
一芥俗世 6月 30, 2017 在最近火紅的"花甲男孩轉大人" 不禁使我思考 俗世的眼光 如何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每一個人似乎只能被他人歸類為 不是人生勝利組 就是魯蛇 花甲 於世俗的眼中 就是一種典型的魯蛇形象 大學念六年還沒畢業 也沒有工作 但是在阿嬤的心中 他就是一個很貼心的長孫 花明 在世俗的眼中 正是一種典型的流氓形象 嚼一口檳榔 操著一口髒話 但是在花甲的眼中 他就是一個很體貼雅婷的男生 花亮 在俗世的眼中 完全是人生勝利組的模範典型 科技新貴的頭銜 父親競選主委的推手 但在姿萱的眼裡 他就是一芥滿嘴謊話且逃避責任的莽夫 每一個角色都刻畫出社會上鮮明的原型 每個人都存在在這社會上 同時 扮演 許多不同的社會角色 學生 長孫 社會新鮮人 朋友 女性 男性 老公 老婆 難免 於如此多樣的角色之中 多少會有矛盾 衝突 或許拋開世俗的眼光 過生活 會比較輕鬆點 然而 我認為要先有知道自己想要甚麼的前提 才能拋開一芥 俗世 閱讀完整內容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月 24, 2017 欸 我講話的時候 不要看手機好不好啊 你就不能好好講嗎 一定要這樣大小聲 以上是我很常聽到的抱怨語句 多半又是家人或朋友,甚至是情侶間的抱怨 (似乎概括所有) 就想 小時候 不是常常聽到 你要別人如何待你,就要先看你如何待人 亦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回到先前例子 你要人家講話看著你 但平常你都如何跟別人說話 別人就會以相同方式待你 有時後 這種相處模式 是在意識之中 也有些是在潛意識裡(正是個人沒有意識到) 內化成意識中 想要人家了解你 而你卻不了解他人 WHAT? 人是一種互相的動物 也就是互惠 你對我好 我會加倍對你好 單純認為 個體希望他人如何對待自己,就先要如何待人。 若意見有所分歧,你大可不必聽我的。 閱讀完整內容
Can you speak English? 6月 19, 2017 Can you speak English? 今天在路上有個印度婦女禮貌性地問我 回答"會"後 她才放心地接續下去它的問題 我蠻常在路上被人問路的 (長的一副很Google map嗎? 殊不知其實沒有很厲害) 曾經有被 日本、韓國、印度人 等等問過路 而今天那位印度婦女的一開始的問題 Can you speak English? 讓我不禁想他曾經因不會英文的人拒絕過嗎 所以才會這樣的禮貌性地詢問 或許是吧 因為我之前所遇到的外國人 他們都會直接問問題 這樣讓我開始思考 英文對大家來說應該是不至於太難的事 畢竟 不管是在九年一貫的教育中 抑或是 十二年國教中 我們不斷地在學習英文 學習英文的時間似乎都快可比擬我們的母語了 但是 為什麼我們說英文會和閱讀或是聽力相差很多 因為 我們變向地把語言變成考試工具 而不是 一個生活工具 更遑論 與世界接軌的首要工具 其實 在高中的時候 我會覺得 我怎麼會有時間去練口說 讀英文或其他科目的時間都已經來不及了 還要去練不會考的東西 哎呀 反正 以後的事 以後再說 但是 我覺得如果我在高中的時候 知道這麼多 或許會對英文產生更多的興趣 (雖然自己已經有蠻大的興趣) 不禁地想 語言是用來考試抑或溝通? 閱讀完整內容
沒有說不行就是可以 6月 19, 2017 在傳統教育上 好像被教導所有事情都有它的規範 即便是 一種開放性的問題 可以有許多創意性的答案 好像 要規範說:一定要明確地規範才是被允許的 我一直認為 很奇怪 做學校報告就會有同學說: 老師喜歡這樣這樣 我們就要這樣做 為什麼 需要懂老師的喜好? 才能完成一件事 雖然說 很多時候老師或是老鳥看到的事情和我們不同 但也不必全然按其腳本走吧 也能保留自己的原創 不是嗎 因為 只要按照老師的想法或想要的東西 就不需要腦袋思考 又能得高分 何樂而不為 一個很奇怪的人 就喜歡找事做 就喜歡跟別人不同 我想 沒有說不行就是可以 勇敢去嘗試不同 閱讀完整內容
博愛座之爭 6月 19, 2017 對於博愛座的使用 一直以來都具有很大的爭議 爭議點大概不外乎就是:誰可以使用博愛座 ? 評斷標準本身就很模糊 有需要的人都可以使用博愛座 但從何得知 誰有需要 ? 從這個觀點來推論更深入的問題試問: 有人 有權力 叫人從博愛座離開嗎? 想必是 沒有 的 但我認為提醒他人是可以被接受 曾經我就在火車上遇過 有一個年輕男生坐在博愛座滑手機、吃早餐 此時 突然有個老年人大聲攘攘著說:你下車 你下車 我心裡想說 發生什麼事 原來是車門邊站了位孕婦 然而 那位年輕男子 就迅速離開 並不斷道歉 我認為 像這樣的事件可能層出不窮 這樣的案例或許是較為輕微 以下我將會歸結兩點原因造成不同行為的產生 (當然,還有其他的看法) 1.觀點或先前信念(意圖)不同。 身而為人,往往會採取對自己有利的觀點來看待事情,此謂之有利,並非真有利益所圖,而是避免自己的認知和行為有所不同,人不喜歡自己的認知和行為不符合,例如:想要變瘦(認知),但還是常常吃宵夜(行為);在本主題上,或許,那位老年人可能這樣想:年情人就是不懂禮貌(認知,有可能他自己曾經歷過年輕人不懂禮貌下所造成的結果),導致他會有出聲制止的行為展現,那位老年人,就符合認知和行為一致性。但反觀,他今天不出聲制止(,行為就會和他的認知有所分歧。 2.面子給台階下 面子,這是在華人世界僅有的特殊文化。對於外國人來說,他們甚至不懂為什麼我們會有這麼複雜的事情。大家都在看的同時,個人不想要顯現丟臉或尷尬,需要的只是一個台階。 閱讀完整內容
不是歧視的歧視 6月 14, 2017 不是歧視的歧視 今天剛好是社會心理學報告結束的日子 老師為大家訂定主題為:不是歧視的歧視 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當事者自己所看不見的歧視 但實際上卻是期歧視行為 此報告的目的:是希望我們去發掘生活中的案例 畢竟 我們生活的地域是由人與人所交織而成 我們不能總關心自己的事 也需要他人正在發生些甚麼事 不論是正向抑或負向的事件 我們此次選定的族群是東南亞外勞 透過這次的報告 我發現 很多時候 人非常容易活在刻板印象中 當大家提及外籍勞工時 多有許多負面印象 但是其實外籍勞工的母國 真的也在快速進步中 未來可能都不輸給台灣 或許 展開更多包容的態度 不管是對於外籍勞工抑或我們本國人都會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閱讀完整內容
追求獨特的背後 6月 13, 2017 是瘋狂 是希望和別人不一樣嗎 抑或和別人一樣 在集體文化社會中 千萬不要成為那根突出的釘子(日本諺語) 但有時 我就是想不同 為什麼要一樣? 此疑問 存在我的心中非常久 於是我有許多獨特的想法 皆始於我想不一樣 今天聽到一位同學問我 有沒有後悔修這堂課? 於是我認真思考了一下 這學期我上修一堂他們說很累的課 但是我覺得還好 而且加上我很喜歡 所以整體來說: 甘願做甘願受 我喜歡接近很厲害的老師 我希望看到 學到不一樣的東西 這本身就是一個很酷的經驗 之後再講述我其他經驗 雖然跟大部分的人想的不一樣 但是 so what ? 我覺得不要 害怕 不一樣 如果害怕能帶給你成長 那就繼續害怕吧 應該聽得出來是反諷 閱讀完整內容
人與人的應對 6月 12, 2017 不少時候,人與人相處難免有磨擦會吵架 又或許,會想說趁這個機會,就讓這段關係結束,反正我們也沒有那麼好 畢竟,我們都有面子,不想先低下頭 但對象回到 家人 或是你 在意的人 之時 能與他爭辯不休 對與錯嗎 ? 我認為--- 關係當中並沒有對與錯 有時候 身為小孩的一方 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要爭出一個真理 但是真理不存在 因為當人在氣頭上 還要求他人承認錯誤 不是 有損其面子嗎 ? 下次和在意的人有摩擦時,給對方一個台階下,我想這才是不失一份良好的關係。 可能我們會計較 欸 為什麼 都是我低下頭 社會心理學上,講到關係有一個理論稱作--公平理論 論述個體凡是斤斤計較對方的付出 但是需要兩方都是差不多付出程度 關係才會繼續走下去 人sometime可以不需要這麼計較 閱讀完整內容
電影專欄---28天 6月 11, 2017 前言 很多人會因為自己在人生中遭逢巨變或是在早年留下的悲慘記憶 , 而造成日後自己發展上的問題 , 或是會有一些不良的影響 , 酗酒 、 吸毒 、 嗑藥等等不良犯罪行為 , 該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幫助這些人走出陰霾 , 通往人生的正道 , 這都是我們作為一個輔導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 佛洛伊德心理分析 - 早年經驗 葛薇因為母親在她小時候酗酒過量酒精中毒而身亡,因此 , 在她心中留下陰影,因為她會覺得媽媽的酗酒與自己有關 , 或許媽媽因為自己承受許多現實的壓力包含經濟壓力 , 撫育壓力等等 , 藉此尋求逃避的管道 , 葛微的母親以為逃避 , 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 但實質上 , 問題依然在那裡 , 等待著被解決 , 葛微也學習到母親面對壓力或困難的方式 - 正是逃避問題 , 然而 , 卻遲遲未習得正確的解決問題方式 、 28 天的洗禮 於是在勒戒所的 28 天中 , 她習得正確的觀念 , 如何解決問題或困難 , 其實我們有時候都會把困難想的太難 , 都會以為自己無法解決 , 但是只是我們都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堅強 。 閱讀完整內容
從歷史脈絡看歧視 6月 10, 2017 從第一次全球經濟貿易 --- 非洲黑奴貿易,來看,當時文明社會的人士會以金錢換取黑奴的勞役,以便,文明社會人士有更多的時間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而將繁忙家務、不同程度的繁雜瑣事,能夠接推諉給黑奴。 然而,在現今社會中,歧視、不平等是否還存在著 ? 或許,我們無法在現代社會中,看見猶如過去鮮明的種族貿易的案例。但,在過往人類所做的總總,現今,往往會留下許多來自過去的影子。 鑑往開來,面臨人口老化快速的臺灣,著手制定一系列的引進外勞法案,在這些法案的背後,隱藏著,對外籍勞工的權力剝削,本應該擔負起照護責任的文明社會公民,卻全把責任頹由金錢換取勞力的弱勢族群身上。 這些的利益建立並不如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或是全球化下的經濟模式,而是奠基於法律對於弱勢族群的剝削,造成社會結構下的每個人,對於外族群的不了解、不尊重。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