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博愛座的使用 一直以來都具有很大的爭議
爭議點大概不外乎就是:誰可以使用博愛座 ?
評斷標準本身就很模糊
有需要的人都可以使用博愛座
但從何得知 誰有需要 ?
從這個觀點來推論更深入的問題試問:
有人有權力叫人從博愛座離開嗎?
想必是沒有的
但我認為提醒他人是可以被接受
曾經我就在火車上遇過
有一個年輕男生坐在博愛座滑手機、吃早餐
此時 突然有個老年人大聲攘攘著說:你下車 你下車
我心裡想說 發生什麼事
原來是車門邊站了位孕婦
然而 那位年輕男子 就迅速離開 並不斷道歉
我認為 像這樣的事件可能層出不窮
這樣的案例或許是較為輕微
以下我將會歸結兩點原因造成不同行為的產生
(當然,還有其他的看法)
1.觀點或先前信念(意圖)不同。
身而為人,往往會採取對自己有利的觀點來看待事情,此謂之有利,並非真有利益所圖,而是避免自己的認知和行為有所不同,人不喜歡自己的認知和行為不符合,例如:想要變瘦(認知),但還是常常吃宵夜(行為);在本主題上,或許,那位老年人可能這樣想:年情人就是不懂禮貌(認知,有可能他自己曾經歷過年輕人不懂禮貌下所造成的結果),導致他會有出聲制止的行為展現,那位老年人,就符合認知和行為一致性。但反觀,他今天不出聲制止(,行為就會和他的認知有所分歧。
2.面子給台階下
面子,這是在華人世界僅有的特殊文化。對於外國人來說,他們甚至不懂為什麼我們會有這麼複雜的事情。大家都在看的同時,個人不想要顯現丟臉或尷尬,需要的只是一個台階。
爭議點大概不外乎就是:誰可以使用博愛座 ?
評斷標準本身就很模糊
有需要的人都可以使用博愛座
但從何得知 誰有需要 ?
從這個觀點來推論更深入的問題試問:
有人有權力叫人從博愛座離開嗎?
想必是沒有的
但我認為提醒他人是可以被接受
曾經我就在火車上遇過
有一個年輕男生坐在博愛座滑手機、吃早餐
此時 突然有個老年人大聲攘攘著說:你下車 你下車
我心裡想說 發生什麼事
原來是車門邊站了位孕婦
然而 那位年輕男子 就迅速離開 並不斷道歉
我認為 像這樣的事件可能層出不窮
這樣的案例或許是較為輕微
以下我將會歸結兩點原因造成不同行為的產生
(當然,還有其他的看法)
1.觀點或先前信念(意圖)不同。
身而為人,往往會採取對自己有利的觀點來看待事情,此謂之有利,並非真有利益所圖,而是避免自己的認知和行為有所不同,人不喜歡自己的認知和行為不符合,例如:想要變瘦(認知),但還是常常吃宵夜(行為);在本主題上,或許,那位老年人可能這樣想:年情人就是不懂禮貌(認知,有可能他自己曾經歷過年輕人不懂禮貌下所造成的結果),導致他會有出聲制止的行為展現,那位老年人,就符合認知和行為一致性。但反觀,他今天不出聲制止(,行為就會和他的認知有所分歧。
2.面子給台階下
面子,這是在華人世界僅有的特殊文化。對於外國人來說,他們甚至不懂為什麼我們會有這麼複雜的事情。大家都在看的同時,個人不想要顯現丟臉或尷尬,需要的只是一個台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