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時間點,存於不同世代的個體,皆面臨著屬於該時代的問題。但在這些議題的背後,卻都有不謀而合之處。不管是在人類演化的預設,或是學術及科技等的發展,都在汲取前人的智慧,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目的在於尋求歷史典範及指引,藉此能在有限的生命裡,開創不同的可能性。 民風純樸的台灣小鎮,女孩為了幫忙分擔沉重的家計,相信陌生人口中的「工作機會」,但誰又會想到這是日軍口中的詭計。身處於異地,女孩不甘願地做著被他人偷、拐、搶、騙來的工作,一心一意靠著,想要再次踏上故土信念,驅使她們生存下去的動力,然而,心中引頸盼望的那天終於出現,迎接而來的,卻是家人的不認同及驅逐。以上是致力於平反慰安婦事件的基金會,曾經在學校所做的演講,他們透過演講論述及側錄當事人的口白,使我們對於慰安婦的歷史事件有更多的了解。 對多數人來說,歷史,可能只存於教科書或是考試當中。但經過該次演講,使我對歷史有不同的見解,其年代距離現今遙遠,沉重的過去透過講者的口中以及當事人的口述影片,不僅使我們實際地去了解她們當時的情況及細節,更重要的是,她們「鼓起勇氣」向我們揭露曾經的遭遇。面對過去,她們必然是痛苦的,但更希望我們可以了解身為女性要懂得保護自己。 當時,國中的我懵懵懂懂地聽著台上的演講,眼淚也不禁潸然落下,想像和自己同年紀的女孩,正值青春年華的歲月,卻面臨著龐大的無助及孤獨感。「同理」他人,並非一件遙不可及的事。透過文史的紀錄,我們能感同身受過去人物所遭遇的事件,並在這想像的過程中悟出人性及身為人的價值。 歷史,不僅能夠使個人在無垠的過去尋找自我價值,更能使了解人性。人之本性,難移。因此在不同的時間點,會以不同的形貌出現,像是人性之貪婪,過去美國或歐洲,依仗自己的強權,大量剝削來自非洲的黑奴;近代,日軍利用殖民國的政權,強制徵收台灣、韓國及東南亞等地的婦女作為慰安婦;當代,這樣的事件仍層出不窮,社會知名的食品大廠,假以亂真地在食用油中混雜餿水油,僅為了謀取更龐大的利益,罔顧消費者的健康安全。 至今,基金會仍與日本政府陳情,希望他們能夠正視歷史瘡疤、盼望一份道歉。對這些年邁的奶奶來說,不管是多少錢的賠償,都已經換不回曾經的青春,然而,道歉,至少能夠令他們拾起身而為人的尊嚴。需要的僅是他人的「同理」,而非同情。 歷史,絕非僅是教科書上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