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雖說來到世上即擁有自我意識,但我們似乎對於其全貌都不甚了解,因此,從古鑑今,衍伸出許多關於自我的課題提供世人探尋,其中包含:自我超越、自我價值、自我成長…等面向。
雖說來到世上即擁有自我意識,但我們似乎對於其全貌都不甚了解,因此,從古鑑今,衍伸出許多關於自我的課題提供世人探尋,其中包含:自我超越、自我價值、自我成長…等面向。
然而,我們又要如何超越自我?透過個體心理學大師阿德勒的言論,我們似乎對於這項議題有所解答。阿德勒的理論核心皆說明:每個人都具有「自卑感」。這樣的自卑感,並非俗世口中病態或脆弱的象徵;相反地,它是一種驅使人們正視自我缺陷且力求改變現況的動力,迎向一個全新的自我意象。
以實際面來看,或許許多人就會開始思考,自我價值的基礎來自於自我超越,那我是否要從事許多我過去不敢嘗試的事物,以便打造我的自我價值。抑或,我沒有這麼多的時間與金錢做這樣的事,那我該怎麼辦?
就我的觀點來看,很多時候人們在創建自我價值時,往往會陷入盲目地追求其「量」,而非「質」。自我是一種質變的歷程。個人會因為在人生的過程中經歷不同大大小小的事而有所體悟,進而產生改變,建構出人生不同的新高度。
另外,超越與競爭,是華人社會極為強調的價值,深怕一個疏忽,就輸在其跑點上,在這樣的文化底下薰陶,我們似乎也邁向:以量化的方式超越他人的窠臼中。但事實上,於所身處的世界中,有無數個在不同專業領域比我們更為突出且厲害的人,我們根本無法勝過他們。尤其,當自我貶低的聲音不斷出現時,人就容易走向憂鬱、焦慮,甚至是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對未來也無所期待。最重要的是,應該要將大部分和他人的社會比較,抽離出來,將這些注意力回歸到自己身上,內省自身的缺陷,並且,「鼓起勇氣」面對它,最後去改變它。
對現階段的我來說,就是學習面對自己的缺陷,並且接受它,進而放下它,雖然於前述所說面對後要改變,但我所改變的方式就是接受它。在這段時間我為了目標用盡全力向前,倘若結果出來不如預期,我無力去改變現實,因此,我只能接受它,然而,要承認自己的缺陷,永遠要比否認來的難。或許,這樣的驅力會使我開創且看到不同的世界。
在自我追尋的旅途中,我們都在面對不同的人生課題,正如,Eric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中,所提出每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會面臨到不同的危機,例如在,青春期到青年時期,人面臨到自我混淆的危機,究竟自己是誰,字級的微來走向等等。
然而,自我超越,本身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人生這趟旅程中,不論是在出生或是到死亡的這段期間,我們都是一個人,倘若,連提起去面對自我的勇氣都沒有的話,那就更別談自我超越、自我價值等等。
唯有真實地面對自己,才會創建出自我價值,而自我價值的基礎來自於自我超越。
唯有真實地面對自己,才會創建出自我價值,而自我價值的基礎來自於自我超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