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討人厭

前幾天發生一件事
讓我覺得挺不爽的

聽我娓娓道來
有個自以為我跟他很熟同學
雖然同屬同團體
但我真的很不喜歡他
(而我並不會做出很不好的事 對我不喜歡的人
參加系上的活動
而他的狂人事蹟
---------------------從以下開始------------------


事件一

之前 因某堂課需求   所以整班參觀某知名音樂班
而我為了拯救我的朋友   因此我不得已跟他一組
裏頭的老師要求一人當家長  一人當小孩
當小孩的人可以摸鋼琴
我想
天啊
一個音癡可以摸鋼琴的大好時機
我就說我要
他就說他要    而且是據理力爭   我要我要 只差沒躺在地上
Okay fine
先生   你有事嗎    你真的超有事    姊一點也不想跟你爭    拜託
反正   我後來整個都很不爽
因為我得知他從小那家音樂班的
拜託
姊都沒有摸過    根本沒談過一首歌
傻眼

事件二

又是同堂課   整班參觀某打擊樂
裏頭的老師說  可能要分成兩人一組
他這是坐在我後方大聲嚷嚷說
這次換你打
我心想你哪位    你以為你是誰
可以使喚我
再者  我也沒有要跟你一組好嗎

在那 我非常愉快  因為不用一組
而且   打擊樂對我這個音癡  
可以找到無比的音樂成就感


回到正題---令我不爽之引爆點

系上有個戲劇活動
而他扮演我在系上很尊敬的老師

某天他跟我說 我扮演的角色令你崩潰
恩  他扮演我最尊敬的老師
傻眼   拜託

反正我就很傻眼的臉
他就很兇地說  你以為我想演嗎

我的小劇場開始:
欸   先生   拜託  有人逼你嗎
還不是你渴望那種好人緣感   
不希望自己孤單著
他真的是那種渴望極度陪伴的人
不到200公尺的路段也要別人陪
陪甚麼阿

結論

當然這種人無所不有
要嘛
就甘願做 
要嘛
就住上你的嘴
一切都你自己選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電影分析---把愛傳出去( Pay It Forward )

  把愛傳出去,其實意思,正如片名一樣,以自己之力幫助三個人,再由這三個人傳出去給三個人,目的很簡單,只希望世界更美好,因為大家的關愛及幫忙,促使每個人有向上或向善的力量。 我將會以崔佛為中心探討他與媽媽及老師的關係                (1) 崔佛與母親的關係修復 崔佛是一個很貼心的小孩,其實,他不需要她做甚麼,例如帶她出去玩或是買昂貴的玩具,都不用,只希望媽媽健健康康地,不要酗酒,抽菸等不良嗜好而已。在崔佛與媽媽大吵之後,她憤而離家,她答應崔佛要洗心革面,不沾菸酒,於是他們的關係漸入佳境,一步步拉近彼此的距離,用心感受對方為你著想的事情,你就會發現關係的修復並沒有想像中的難,再者,對方所擔心的事,都只是希望身體健康,一些簡單的小小要求。 (2) 尤金老師的自我揭露    尤金與崔佛媽媽建立起一段良好的關係,因此,在崔佛媽要選擇回到前夫身邊時,他內心充滿著不願意,不想讓崔佛媽又再一次重蹈覆轍先前的錯誤,更不想崔佛忍受家庭失衡的壓力,畢竟尤金他的童年正是如此,他的阻止,不僅僅在保護崔佛母子,更在保護尤金內心當中的小男孩。當自己已經是成人時,了解在家暴的下的痛,因此,他想阻止一切的發生,只能讓崔佛媽明瞭他的童年故事,但也是因為他愛上崔佛媽,在互信關係之下,他勇敢地揭露他童年之往事。 (3) 霸凌事件的存在    最後,崔佛為了幫助被霸凌的同學,慘遭施暴者的攻擊,而枉死在刀下。觀眾,這事就會反思,那正義,因適時地站出來,抑或是,被忽略呢?我個人認為電影最後,這樣的設計橋段,隱含著正義並沒有消逝,而是存在更多人心中。然而,現實中,我常常是一名旁觀者,我害怕我干預阻止衝突的發生,會導致我降自己退向一個孤立無援的狀態下,因此我選擇旁觀,忽視 . 但我會從不一樣的面向幫助受害者,可能安慰她之類的,或許無法解決衝突,但變相的給他們一點安慰或鼓勵,讓他們有勇氣去面對。     我認為許多霸凌事件的發生,需注意他們事情的來龍去脈,並非一己之成見,我在上述所說的,幾乎都是因為那個受害者可能當面挑釁他人...

阿德勒看「階級複製」到「世代翻轉」請問真的翻轉了嗎?

                現今 , 從選舉現場到國會殿堂 , 不斷開出政治口號 : 翻轉世代 , 然而 , 我們不禁想問 , 世代真的能夠被翻轉嗎?年輕世代所看見的似乎是經年累月的枷鎖 , 想改變現行體制 , 卻無力戰勝階級不斷複製的結果。                              我們無法改變嗎?    我能試著做我喜歡的事嗎?  太多太多的疑問充滿著!               教育機會均等是提供每個人相同的教育機會及相同的起始機會。學校教育應提供最基本的均等機會,讓老師的教育程度一致或教育成本開銷維持一定的平均值。學校教育同時影響向上流動與地位再製的因素。向上流動,即是透過非家庭背景等外界因素,對教育或個人成就的影響,例如,女性或黑人等透過教育,來改善自身於社會上的地位,因此,透過學校教育能夠增進社會上階級流動及代間流動。                根據台大駱明慶教授於〈誰是台大學生〉的研究中發現,以 1997-2000 年學籍資料來看,相較於全國平均 0.89% 能成為灣大學的學生, 3.06% 的臺北市人口和 6.10% 的大安區人口能成為臺大生,但臺東縣的比例只有 0.19% 。 數據顯示全國菁英學生多數來自台北,以大安區最多,顯示出都會區的教育資源豐沛,都會區的家長提供子女的教育資源已遠遠超過偏鄉地區的孩童。 台灣的教育並沒有為弱勢族群改善原家庭的經濟狀況,孩童只能持續的複製原家庭的社經地位,導致貧富差距加大。                 學校教育是促進社會中的代間流動,但在現今似乎代間流動已經漸漸停擺了!反觀,偏鄉地區的孩童父母無法提供像都會區父母提供優渥的教育環境及資源,因此在學習上偏鄉孩童...

電影分析專欄---男人百分百(What Women Want)

    尼克是一間廣告公司的經理,他是個典型的沙文主義者,對女性常充滿這歧視或不耐煩等字眼,但廣告公司近期發現現在的市場上,女性是主要的消費客群,因此公司挖腳一位創意總監 - 達西,來輔佐公司。一位對女性毫無好感的男性主義者與現代新女性總有爭吵與不順眼,然而,這正好在說明男女關係的爭吵衝突及好感等面向。   我會從男女各方與男女之間做出三個面向的剖析 (1) 對異性包容,進而同理              男女之間,本身就有生理結構與心理之差別,對異性之間的包容本來就不容易,需要慢慢熟悉異性的習慣,像是達西剛上任時就給所員工自家開發出的美容美甲等相關產品,目的就是在讓員工更加了解上品的特性及優缺點,進而,提供機會給男性員工有機會了解女性,為了保持美麗的容貌,所需要付出的時間與體力,甚至是疼痛,這些都是需要被體諒的,雖然男性可能會說為什麼要做出浪費金錢及時間,甚至要受到身體上的折磨,例如除毛或穿褲襪保持身材的纖細等,虐待身體的行為,這是男性無法了解女性的,但其實男性可以做到包容,甚至是慢慢的同理她。          再舉個更貼近生活的實例,女性每個月月事來之際,會造成身體上的不適,並且有可能造成情緒不穩,因為身體內的賀爾蒙在調節,但是許多疼痛或情緒不穩的情況都因人而異,然而,或許有些男性會開女生生氣是那個來的玩笑,如果我是當事人,我一定會很生氣,因為情緒不穩並非我們願意,男性如此之舉動,正是在女性頭上火上加油! (2) 異性之間的溝通與傾聽    自從尼克能聽到女性內心的心聲,他才發現其實女性並沒有她認知裡所想的呆板或無知,並且創意總監達希,有多想法都是很新潮且具有吸引力的,剛開始尼可只是想剽竊他的想法,到最後他似乎慢慢認同,所以證明沒有任何人事物是無法解決得,只要透過雙方的溝通及用心傾聽,事情終究會有解的!         其實,傾聽的部分,也能看到尼克與他女兒的破冰,自從他聽得見女性的心聲,他慢慢能了解女兒對他的想法,也能給出女兒想要的東西,破冰的前段時間,可能多以物質討好,但在破冰的中後期,他...